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1

每日一个非遗小知识——湖南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3-2 2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非遗之湖南篇

湖南省共有137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9项,传统音乐16项,传统舞蹈13项,传统戏剧32项,曲艺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4项,传统美术15项,传统技艺19项,传统医药6项,民俗17项。
1、花鼓戏

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明末范文若的传奇作品中描摹了演唱花鼓的戏剧场景,显示了这一艺术形态的最初面貌。花鼓演唱源出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在实践过程中,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作品。

湖南岳阳花鼓戏以湘北方言演唱,共有传统剧目123个。其声腔音乐分“锣腔”与“琴腔”两大类,“锣腔”有“南路锣腔”、“北路锣腔”与“专用锣腔散曲”之分,“琴腔”也有“正调琴腔”与“琴腔小调”之分。邵阳花鼓戏唱腔丰富,曲牌众多,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声腔融合一体的音乐体系,其表演与音乐根据基本艺术风格分为东、南、西三路。

淮北花鼓戏的主要曲调包括“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平板”、“寒板”等,其中的“寒调”尤具个性。其表演亦别具一格,以“花鼓大走场”最富特点,被认为是淮北花鼓戏的“绝活儿”。皖南花鼓戏有“淘腔”、“北扭子”、“四平”、“悲腔”四大主腔,另有灯曲和民歌小调等组成的花腔。其传统剧目有《扫花堂》、《打瓜园》、《假报喜》、《当茶园》、《打补钉》等。随州花鼓戏的演唱声腔分为“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调式。麻城花鼓戏又称“东路子”,唱腔有“东腔”、“二高腔”、“二行”、“对腔”、“叹腔”和“小调”等,剧目有《卖花记》、《珍珠塔》、《告堤霸》、《闹公堂》等。


2、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

湖南丝弦流传于湖南各地,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这个曲种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传中又形成了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丝弦”、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沙丝弦”、以浏阳为中心的“浏阳丝弦”、以平江为中心的“平江丝弦”、以衡阳为中心的“衡阳丝弦”和以邵阳为中心的“邵阳丝弦”等各具特色的支派,其中以“常德丝弦”最为繁盛。

包括常德丝弦在内的湖南丝弦的传统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围坐一圈,轮递说唱,座次及乐器的位置均有一定之规,所谓“扬琴对鼓板,京胡对二胡,三弦对琵琶”,表演以唱为主,间有道白。道白分“表白”(第三人称)、“说白”(第一人称)、对白和插白4种,多为散文体式,偶有韵白。节目则多为《西厢记》、《二度梅》、《秦香莲》等长篇传奇故事。后来湖南丝弦走上高台,变为一至二人以简板等打节拍站唱,另有多人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专司伴奏,节目也趋于精短,代表性的有《秋江》、《追韩信》、《徐策跑城》、《四季相思》等。

常德丝弦拥有一百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以《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最为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艺术价值较高。但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目前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3、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

苗族古歌源远流长。自苗族先民三苗、灌蔸、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族,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十年浩劫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但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民间口传的形式,将其保存了下来。

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

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苗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在加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现实意义。


所有资料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2-28 17: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1 22:40 , Processed in 0.0941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