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1

问学识小:文学、文艺学、美学怎么学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1 1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旧学根底
无论研究什么学问,只要涉及到中国古代,就必须要有旧学根底。
首先,是工具性质的基础,先说版本。凡是遇到古籍原典,就要具备一定的文献学基础,引文要选善本,要力求引用的古籍是原始文献,所使用的版本是影印的宋元古籍或者是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样的大型出版社出版的,专家团队整理的。具体到古代文论这个学科来说,有两套书是必备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古文论释林》。
再说训诂,读古书,遇到字词不明,不能轻易放过,一定要查各种工具书《辞源》《字源》《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等,广泛了解前人的注疏,汉魏古注,唐人义疏,宋人章句,明清笺注,这样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搞透,比如阅读《庄子》,光看今人的注释是远远不够的,要看魏晋郭向的注,唐成玄英的疏,近代学者刘文典、王叔岷、陈鼓应等的注解都要重视。
再说辨伪,拿到古代的材料,不能看到作者就下结论,古人写书都爱托名前人,尤其明代造假之风很盛,如果不加考证,就要闹笑话。比如《全唐诗》中收了一位诗人“牟融”,如果真的写了一篇《唐代诗人牟融研究》的论文,那就要闹大笑话,因为唐代就没有这么一个诗人,这卷诗是明代的书上伪造的。所以拿到古书要仔细甄别,多查阅相关工具书如《伪书通考》《续伪书通考》,看一些前辈学者的论文,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
其次是学理层面的,既要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艺术思想,就要广泛了解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要有器物层面的了解,也要有制度层面的认识,还要有思想层面的认知,像阴法鲁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这样的书,应该是基础书目,在历史方面,要至少熟读一本中国古代史的教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或者翦伯赞《中国史纲要》都可以,这是基础知识。至于哲学,就比较难学了,目前比较好的哲学史还是首推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也可以看看北京大学杨立华的网课。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凡经四变,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所有思想层面包括古代文论的变革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这是要相当熟悉的。
二、理论修养
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大多讲究悟性,所以理论层面,尤其是现在西方学术话语下的理论,我们是欠缺的。理论修养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哲学来,因为文艺理论的根源就是美学,其实是一回事儿,美学被称为“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哲学来的,一种文艺理论,它的产生变化都是来源于某位哲学家在哲学上的基本观点,首先就要补一补哲学,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赵林《西方哲学讲演录》,邓晓芒的《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都是很好的入门读物,网课也比较好找,至于现当代西方哲学,就千头万绪,很难说如何入门了,但是如果有能力的基础上,读一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美学》,对于我们提升理论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理论自有理论的土壤,研究文艺理论,最忌讳削足适履,研究任何一种艺术现象,所有的理论都只能是参照物而不能是刻度尺,中西都是这样,吃透西方的理论更需要相当水平的外语基础,这与吃透中国古代理论需要深厚的旧学根基一样,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用理论作为工具来解剖活生生的艺术,这是需要融会贯通的。
三、艺术修养
如果说前两种能力都能习得,那么艺术修养,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我们要有出色的艺术鉴赏力,遇到好的作品要能心领神会,要有艺术洞察力,知道什么是好的,只有感悟到,才能写出来,如果一个人,天生对文学没有任何感觉,很麻木,那么他又如何能学习文学理论呢。
如果恰好具有这样的能力,那么就要广泛浸入到艺术的世界中,去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书法、绘画、戏曲、曲艺、建筑、舞蹈、雕塑、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的也一样,要在欣赏中体验各种美的风格流派,各种艺术的发展规律,并试着搞一些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2-19 16: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1 22:59 , Processed in 0.1342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