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回复: 3

山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分享 ...

[复制链接]

5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2-21 16: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本人已经成功被录取,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备考经验。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4)文学基础
(825)语言基础
参考书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光炜等
《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
《古代汉语》,北岳文艺出版社,白平
《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黄伯荣等
李凡文学三件套:《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笔记》+《李凡文学真题解析》
期末试题

关于专业课的考研真题其实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的,山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期中期末试题大家可以仔细研究研究,每年再真题中重复出现的都有那么一两道,2020年和2021年的真题中都有之前期中期末试题的影子。
古代文学部分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及建议
1.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

关于咱们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问题,我还要特别特别特别强调的是,参考书真心不要太多!!!!
千万不要贪多,记住,参考书,一本或一种,足矣。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血的教训,作品选,可以不用都看!后期你就会发现,你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记住!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去努力读作品选,以期望文学视野能更开阔一些,但是,没什么用!!!
就以古代文学这门课为例子,它就非常巧妙的遵循了“八二定律”,也即书本知识占八成,理解或文笔或思考能力占了二十,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好多人觉得书我我都背诵的差不多,可分数却不理想,考研难道只招背书匠吗?当然不是,所以大家最后涉及到分析题时候,前面尽可能多的去罗列作品和文学意义,然后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最好是书上没有,通过读书你自己领会到的,哪怕领会到的不多,至少证明你用心去读书了,这就给了阅卷老师一个积极信号:这个学生做过思考。)
2.细致入微、细节取胜

现在有个趋势愈加明显,那就是:古代文学史命题思路越来越灵活,范围越来越宽,尤其最后的压轴题,基本上没有直接答案。
何为“灵活”,主要是含义有二,一是从时空角度而言,前后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点较为全面,且视野不能单一。比如,之前的的一道题目: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把两个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词手放在一起论述,很多同学答题时候只说东坡词的特点,再说稼轩词的特点,然后再比较。可是大家忘记了一点,这句话是谁说的,是王国维说的,他是在什么时空背景下做出论述的?这是王国维的个人经验还是同时代的普遍论述?显然王国维的角度,很多人没有回答。这就是时空角度,所以视野一定要全面。
二是细微处见风神,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察一个文学史上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注明的知识点。就比如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朱彝尊的《桂殿秋》等等,往往作者或者作品本身的知名度不是特别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候,不要放弃每一个细小角落。也就是,千万不要带着“猜重点”的心态去读书,否则考场你绝对会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
而所谓细节,还体现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角度,就比如“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的特色”,叙事角度,从绝对意义上而言,文学性并不是很大,可它依然出了题,那如果不知道叙事结构的特点,将无从下笔,这个时候,适当提前背诵一套固定的文学术语和答题惯例,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叙述结构,我怎么回答,美学意义,我怎么回答,人物塑造,我怎么回答,后世影响,我怎么回答,等等。
所以,文学,这两个字,重量的确等同于全宇宙。
3.文论比重上升

关于文论,打开古代文学考研试卷,迎面而来的就是名词解释题,“浩然正气”、“文以载道”、“知人论世”:“格物致知”等等,这两年的比重明显是上升的,而且常常论述题中也涉及到文论,如,简述李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关于文论部分,教材上是没有的,大家可以看看李凡老师的文论课程和相关文论总结。
4.学会多角度、深层次思考

大家看一下这个题目,就比如《文心雕龙》的名词解释题,如果不指定参考书的书,是不是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会得分?
我从古代文学角度可以,我从文论角度可以,我从文献学角度可以,我从美学角度可以,我从文学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可以,我甚至可以从语言学出发研究它的语言学流变,凡此种种,都可以(实际上大家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不指定参考书后,古代文学方向的初试第一名从375左右,一下涨到了395加甚至400加),这就恰恰说明了,老师们阅卷不拘一格,真正有水平的学生也会行云流水,笔下如有神助。
这种读书思辨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平时要多练习,可以多看看李凡老师朋友圈的日常总结和作业,当然《李凡文学1000题》是肯定要做的。
5.真题及期末试题的详细利用方法

真题和期末试题真心太重要了,研读方法异常关键。
复习真题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时间有限,加上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对真题做出分析,就直接用的李凡老师的《李凡文学真题解析》,总结的非常到位,每一年的真题解析都上万字,全部真题解析几十万字,完全就是一本学术著作,所有的难点、考点、知识点、易错点、都有详细整理,并对考试趋势做出预测,像今年的好几个考点(宋词类)在李凡文学1000题中,都有原题复现。
研究真题,一定要带答案,否则相当于白看,一定要带规律分析,带题型总结,带重难点归纳,带相关知识点分析,因为真题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我们自己很难看出真题会让教材的关联,也可以借鉴李凡老师的“知识点换元法”,即把真题散落的知识点还原到教材的章节中,更方便抓住重难点.
现当代文学方面

1.宏微观的框架梳理

现当代文学我是先按照时间、文体,纵向横向梳理了一边课本(主要是框架式,让自己有个底),然后再把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解、简答,论述整理到笔记中,再结合上课时李凡老师强调的重点,复习内容就很清晰了。
现代文学中港澳文学几乎没考过,当代的散文、戏剧(曹禺除外)也很少考,应多关注小说、文学思潮(复试时也以此为重点),鲁讯、巴金、茅盾、郭沫若、老舍、曹禺等几位文学大师可以整理成专题背诵,我没来得及自己整理,后期就用了《李凡文学笔记》+《李凡文学1000题》(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过完一遍真题和课本,然后再去选择)。
现当代零散的名词解释比较多,为了让自己不搞混,都是记关键字,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表述出来,就比如创造社,就记住时间,地点,地位,主张及特色,代表人物作品及刊物,影响。所有的名解都按照这几个角度记,化繁为简(内容逻辑之间可以编段子,也可以参考李凡老师在课上讲的文学记忆宫殿,非常有意思)。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如何阅读才有意义

再说说作品阅读的事情,我觉得至少对现当代作家来说,要读完他们大部分的作品,这样才足够厚重,相比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要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比如其中的一道题:萧红的儿童视角,如果你没有看过《小城三月》,只答《呼兰河传》就显得略有点单薄,还是那句话,厚积薄发,文学史和文学作品时相辅相成的,一定要在有大量作品的阅读量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我觉得作品阅读最好从一个作家开始,读他的全集,那样感受会更深一些。也不必特意找大段时间,复习累了,吃饭时间,泡脚睡前,读一读书就挺好的,考研那一年我把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张炜汪曾祺这些作家的全集过了一遍,信心百倍地压了一百道题,结果大题一个没考……哈哈哈哈,想起来也觉得很搞笑,但是给了我足够的精神养料和文学底蕴,考研出题毕竟是一种不可抗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琢磨课本,琢磨书目,琢磨真题,琢磨所有有用的相关材料,推进已知的一切,来对抗不可知的那些。
3.答题的经验技巧

考试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普通的问题切入,给考官展现出自己胸腹的万丈丘壑,大千世界。输出不仅要质量兼备,密度高浓,更要在规定时间内,要以良好的书写面貌展现。
具体到答题原则,推荐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是基于充分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采取的方法。
即观点加例证,各个观点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最好是能够层层递进,最终收束,有头有尾。
观点可以来自教材或者学者的专著,也可以是自己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观点,关键在于运用恰当独道鲜活的文学实例来说明你的观点。比如今年当代考到新中国成立文学变化,我就举到沈从文建国前和建国后与张兆和通信内容的前后变化(来自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来体现作家心态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揭示他们既忧虑于自身合法性的危机,又愿意接受改造为人民服务,在接受改造时事实上并不能做到彻底替换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而努力寻找规定性的文学道路与自己的文学理念妥协平衡点的困局。
包含在原著文本里的例子就是最妙最独道的例子,所以阅读作品是第一位的。
观点之间要注意,彼此的角度不要重复,答题时间有限,要在少的篇幅内体现出最大的知识背景,如果自己给自己把角度限制死,无异于自废武功。
文学理论

这本书的特点是前易后难,这是由西方文论发展状况决定的,文学理论和哲学、心理学等密切联系,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部分,只能慢慢啃,多请教老师。另外,由于内容的丰富性、体系化,在做题时,对西方文论的记忆同样重要。
答题技巧:西方文论的试题,或是问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或是问重要流派(如英美新批评)。对于后者,需要重视每章第一节对于该流派的概述。因为答题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的话,可选择两三个主要文论家,联系或对比其观点,进行作答。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类复习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要比文学综合投入的时间要多,开始的时间也应该更早。无论是语音、词汇、文字还是语法都是一个慢工,需要慢慢理解,细细领悟。更为关键的是语言学的知识不如文学类知识那么集中、那么有线索,而是相当琐碎、相当凌乱,更费精力。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理论和例子相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很多理论也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例子,比如古汉语的古今字、异体字这些理论相当简单,但是例子才是支撑这个理论的根本。很多试题当中很多也是以例子提问,复试老师也很喜欢问具体的例子。因此课本当中的举例尤其是代表性例子一定要记住。
(2)将课文和练习相结合。在读完课文之后,要适当的做一些练习来巩固,既要做完指定教材的练习,还要做一些相关教材的练习来深入消化理论。既要动脑,又要动手。也可以通过网上下载一些习题来检测自己对语言规律和语言特点的掌握。
(3)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结合。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没必要学习古代汉语这些老古董、旧纸堆里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语言是有源头、有根的,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是由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语音、词汇、语法这些当中很多都可以发现古代汉语的影子,因此需要全面把握、整体了解。需要值得一提的就是繁体字的认识,学习古汉语最关键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繁简字的转化能力。所有古籍、古迹、古文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掌握繁体字的认识、书写及汉字简化方法以及繁、简之间的对应关系最为重要。我觉得识读繁简字的最好方法勤查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只要碰到认识的就去查,查多了、记多了自然就会了。
写在最后

不建议大家直接买一堆资料回来看,因为中文系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如果没人告诉你这些资料要怎么用、教材要怎么看、答题要怎么答、重点要怎么找、知识点要如何背诵、真题要如何分析、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笔记要如何记、不会的题要怎么办等诸多事项,你是很难有效复习的。
单纯的资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几十万字成堆的东西一股脑都抛给你,你除了难受,别无他感。
我会更新一些文学课程,也有很多干货:择校、复习方法、重难点、真题答案、期末试题、全套考研资料、答疑、习题作业、调剂等应有尽有。
个人微信:dlrblxr520,另外,我还建了一个咱们学校的考研群,平时会在里面答疑和分享资料,需要的同学可以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1 16: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长好,我是23考研的,刚准备考研,想有偿购买一下22真题答案和历年期末试题,能加一下您的微信或者qq吗,还有一些关于参考书的小问题,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1 1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真题答案和期末试题我都有,任何问题随时问我吧,微信:dlrblxr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2-15 17: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介是神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1 22:15 , Processed in 0.1010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