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回复: 3

漫谈唐诗中独特的古筝艺术,“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娟画楼 ...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21 2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现代日常所使用到的乐器中,古筝的音色绝对算得上是最动听的一种。不过如今的古筝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沉淀后才有了今天的光辉、唐朝是我国古筝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唐朝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是古代历史上稍有的强盛帝国。正是在这个时期,古筝文化迎来了鼎盛的发展时期。


在唐朝,上至李唐皇室、王公贵族,下至寻常百姓之间都盛行着弹奏古筝、欣赏古筝的潮流。唐朝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中,随处可见古筝的身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唐诗中得到印证。“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娟画楼西”唐朝诗人描写古筝的风流大抵如此。
那么为何古筝偏偏在唐朝迎来了鼎盛的发展呢?这很大程度上跟唐朝的强大程度有关。
强大的唐朝让古筝迎来了大发展


提到唐朝,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盛唐”。诚如盛唐的名号,当时的唐帝国的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唐朝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唐朝之前,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
直到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的政权后,统一整个中国,社会才算逐渐安定了下来。隋文帝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为了恢复被战乱毁坏的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系列宽容的政策,与民休息劝课农桑。
到了隋文帝的继任者隋炀帝的时候,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比起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蒸蒸日上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不过隋炀帝做了一些混蛋事,导致隋朝的政权落到了唐朝的开创者唐高祖李渊手里。


李渊夺得江山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大力恢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李渊的继任者唐太宗李世民,那更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明君,创造出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整个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的全盛。
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和政治清明的唐朝,为古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一个人国家只有在经济基础足够夯实的情况下,才能够发展自己的上层建筑。同理老百姓也是如此,只有在自己吃得饱穿得暖,不必为了生存发愁的时候,才有会去追求古筝这种精神上的娱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官方的古筝乐也有所发展。但这仅仅局限于王公贵族。由于频繁的战乱,底下的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哪里会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筝乐呢?


唐朝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也逐渐繁荣起来。例如唐朝的首都长安,就是当时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注定了会对古筝这种供人欣赏娱乐的乐器产生需要。因此,古筝便逐渐地普及开来。在当时长安的各色娱乐场所内,随处可见古筝的身影。
统治者的政策和政策也是一大原因


古筝之所以能在唐朝迎来发展的高潮,除了唐朝的繁盛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之外,和统治者的政策以及个人喜好也有很大的关系。唐朝有不少统治者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就是为唐太宗所作的,而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亲手为自己的宠妃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除了个人的喜好之外,唐朝的统治者大多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文化上实行开明的政策。在唐朝,儒释道三教兼收并蓄,各有所长。文人墨客们由于不受文化枷锁的束缚,得以大胆地创新,自由地创作。因此唐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新的古筝篇目,极大地促进了古筝这项乐器的发展。


唐朝的古筝乐究竟有多么兴盛,从唐朝诗人们在自己所作的诗中对古筝挥斥方遒地描写就能看出来了。从唐朝流传下来的诗句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包含着对古筝的描述。对古筝制作材料以及装饰的描写更是占多数。
一般来说,古筝都是由桐木制成。用古筝制造桐木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也就是说早在秦朝的时候,古筝就已经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了。从秦汉到唐朝虽然经历了千余年,但是制造古筝的传统技艺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用来制作古筝的桐木一般来说都呈浅黄色或者白色。桐木这种材质的木料,比其他的木材要更加的坚硬,不易因为外力而损坏。此外还有桐木还有一个优点,它比其他木材更能适应潮湿和干燥两种气候,所以是制造古筝当之无愧的最佳木料。


被誉为“天上谪仙人”的诗仙李白就曾经在自己的诗《相和歌辞怨歌行》中写道:“寒言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这其中的“丝桐”指的就是古筝。唐朝时,除了用桐木制造古筝的琴身之外,一般都用鸝鸡制成古筝的弦。
用这种材料做弦,制作出来的古筝,不仅音质细腻,更能表达出所奏曲目中的感情,还能让听众在听感上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唐代古筝演奏者在拿到古筝之后,一般都会给琴弦染色。别奇怪,这样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能让演奏者们分清楚音阶旋律,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古筝的美感。白居易就曾经在自己的《听弹湘妃怨》中描写了这一现象:“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由此可见古代那些爱好古筝的人们对于古筝的美感也有着不小的追求。


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古筝的装饰也有要求。一些达官显贵们,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尊贵,会特意在古筝上添加各种各样的装饰雕刻。所以在唐代的史书中,大家不难看到“金筝”、“银筝”这样的字眼。
盛唐时期,古筝究竟有多么火爆呢?
在唐朝的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饭店、茶楼甚至时青楼中,都可以看到古筝演奏者。由于唐朝发达的经济和统治者对文教的政策。演奏古筝的技艺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在有关唐朝历史的典籍中记载着,当时弹奏古筝的记忆方法已经有十八种之多。这也足以证明唐朝是古筝大发展的时代。
许多诗人都在自己的诗中抒发着对古筝的欣赏:
白居易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李白 《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不过虽然古筝在唐朝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社会上弹奏古筝的人,大多都是以女人为主。一来古代社会一向是男尊女卑,这种传统即便是在开放的唐朝也没有被动摇。二来,女子的心灵手巧,比五大三粗的男子更适合这种需要技巧演奏的乐器。


这些弹奏古筝的女子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低下。虽然唐代诗人,多在自己的诗中描写这些演奏者们。但仔细研读他们的诗句,不难发现,这其中演奏古筝的女子,大多都是来自于市井之间,或是青楼妓院的歌姬。
即便是那些专门在皇宫中为王公贵族演奏的宫女们,也过着失去自由的生活。演奏得顺心如意尚且能够得到达官显贵们的赏赐,万一演奏的不好,等待她们的或许就是杀身之祸。


古筝的发展,也影射着当时的社会情况。即便古筝在唐朝已经迎来的鼎盛的发展,即便当时的唐朝在各方面的政策,已经那么的开明。但仍然逃不出时代的局限性,演奏者的地位依旧低下。
随着古筝在唐代社会逐渐普及开来,社会各个阶层也都喜爱上了这项乐器,特别时唐朝的诗人们。许多古筝曲目的创作者同时也是诗人,这些迁客骚人最喜欢在创作曲目的时候,将诗的意境添加进去。因此,唐代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筝诗。


筝诗大体上分为咏物和抒情类两种。咏物类就是对一些美景或者事件,通过筝乐加以描述,以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抒情类则大多数表达了创作者在创作曲目时的主观感情。
虽然从美感上来说,描述事物的咏物类筝乐给人们带来的体验会更胜一筹。但毫无疑问,若要真正地从古筝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那必定要听抒发人情感的抒情类筝乐。


古筝和文学的融合,让古筝文化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得到了极大地升华。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因此中国的古筝文化,也对周边国家,例如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语: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古筝乐,作为中华传统乐器的一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古筝文化在盛唐时,和唐朝的诗文化相结合,得到了升华,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筝诗。筝诗,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传到海外,对海外各国的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中外交流之间的重要一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2-19 2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2-20 0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5-3-25 14: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7 15:59 , Processed in 0.0968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