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回复: 2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7 1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部分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01
儒家中的这些人形成了一派,名为古文学派。
这个学派的得名,是由于它声称拥有"秦火"焚书之前密藏的经书,都是用古文字体书写的。
相对立的一派,有董仲舒等人,称为今文学派,其得名是由于所用的经书是用汉朝通行的字体书写的。
这两个学派的争论,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大的争论之一。
这里不必详说。这里必须说的只有一点。就是古文学派的兴起,是对于今文学派的反动,也是革命。
西汉末年,古文学派得到刘歆(公元前约46年一公元23年)的支持。刘歆是当时最大的学者之一。
由于他全力支持古文学派,到了后来,今文学派的人就攻击他一手伪造了全部古文经,这是很冤枉的。
近年来,我看出这两派的来源很可能上溯到先秦儒家的两派。
今文学派可能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继续,古文学派可能是先秦儒家现实派的继续。换句话说,今文学派出于孟子学派,古文学派出于荀子学派。


02
《荀子》有一篇《非十二子》,其中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这一段话,现代学者长期困惑莫解。
《中庸》据说是子思作的,可是在《中庸》里,在《孟子》里,都没有提到五行。
但是在《中庸》里,还是有这样的话:"国家将兴,必有祯样;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第二十四章)


《孟子》里也这样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公孙丑》下)
这些话似乎可以表明,孟子和《中庸》的作者(如果不是子思本人,也一定是子思门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相信天人感应和历史循环。
我们会想起,这些学说在阴阳五行家中都是很显著的。

03
若把董仲舒看成与孟子一派有一定的联系,那么,上述的荀子对子思、孟子的非议就更加有意义了。
因为董仲舒观点的原型如果真的出于孟子一派,则董仲舒是孟子一派的新发展,根据董仲舒来判断孟子,则孟子也的确可以说是"僻违"而"幽隐"了。
这个假说,还有事实可以增加它的力量。这就是,孟子和董仲舒都以为《春秋》是孔子所作,都特别重视《春秋》。
孟子说:"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滕文公》下)
孟子的说法是,孔子作《春秋》,是作天子所作的事。从这个说法,很容易得出董仲舒的说法,说是孔子果真受天命为天子。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董仲舒阐明他的人性学说时,总是毫不隐讳地拿它与孟子的人性学说作比较。在前一章已经指出,二人的人性学说的不同,实际上只是用语的不同。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说,认为今文学派是儒家理想派即孟子一派的继续,那么就只有假定古文学派是儒家现实派即荀子一派的继续,才合乎道理。
正因为如此,所以公元一世纪的古文学派思想家,都具有与荀子和道家相似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在这方面,荀子本人是受道家影响,前面已经讲过了)。


Reading notes

我们其实在东西方都发现一个规律。

在某一个时代,只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学术方面百花齐放,各讲各的理,各有各自理,相互攻击,很是热闹;另一种情况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只允许一种思想存在,其他的很多思想在地下活跃,看不到,实际也存在。

主流的一种思想,内部也会有几个流派,两个一般是最少的,比如儒家中的思想派孟子,现实派荀子。

结论显然是,人类是一个喜欢争吵的物种,争论与不同似乎是进步的本质,真正大统一了,反而会走向崩溃。

应该,很多的组织都有这个特征,保持开放能量内外流动,自我否定,是组织成长与进化的基本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3-1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3-26 06: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7 16:04 , Processed in 0.1092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