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5

夏天适合读读宋词,宋词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坛“美酒”,谁喝谁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30 1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宋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坛“美酒”,谁喝谁醉。它既能如排山倒海般波澜壮阔,也能如杏花春雨般婉约细腻……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光《全宋词》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约2万首词。数额之庞大,好像怎么也读不完似的,更别提记住了~所以,多半是某些很有名的句子出圈,比如到了夏天,我们会想起:
辛弃疾说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李清照说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苏轼说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夏日的宋词,魅力更显醇厚,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 〔宋​​代〕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赏析: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回文词,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回文诗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而且因为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所以有价值的作品不算多。
《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四首词均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东坡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写闺怨回文以解脱。这首词是《回文四时闺怨》之一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这首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但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闲话:不提背景,不提隐喻,这着实是让人羡慕的日子啊。瞅瞅人家,夏日能昼眠(大夏天的困了烦了就睡会儿),有凉衫还熏着香(又轻薄又好看的衣裳还喷着香水,咋知道好看的,夏天用的起冰肯定不穷,衣服能熏香多半也是精致的人儿,衣服不好看都不可能),虽然没空调,但有微风,醒了还有冰水拌藕。这小日子,唯一的小问题就是发发牢骚,想着伴侣到底能爱自己多久~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宋代〕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 水沈)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赏析:
​这首《阮郎归·初夏》词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当时苏轼刚刚调离黄州
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
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闲话:东坡大大不愧是乐天的代表,一般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这首词里的女主人公却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菩萨蛮·夏景回文

苏​轼 〔​宋代〕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译文
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赏析: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没啦!网上没有更多的深层次的解析~哦,这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十一月,苏​轼诗情高涨,作该词咏暮春闺情。(被贬黄州,“杜门谢客”那会。)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晏​殊 〔宋代​〕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颊边粉汗微融,纱衣轻薄,隐隐透出白腻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赏析:
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上片概写美人夏日装扮,下片特写美人容貌,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俨然是一幅夏日仕女图。​​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作为一个太平时代的宰相,过着幽静闲雅的生活,却又流露出落寞无奈的惆怅心绪。作者长居高位,亦是懂得了富贵人家的通病:闲愁。词人作下这首闲词,咏写了一位夏日闺阁美人,借此抒发了词人的闲情。​​
闲话:晏殊的词,听就是了,说啥。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晏​殊 〔​宋代〕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译文:
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赏析:
上片写柳阴宴别。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
下片写深情话别。词人对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们之间离情别恨,颇有动人心魄之处。
在写法上,此词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此词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欧阳​修 〔宋​代〕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译文
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
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间;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赏析: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
词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无疑是华贵的,她的心灵却并不欢快。凉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钗。这就暗示着:她正独守空闺。她在妆楼倚栏依望。她听到雷声、雨声、雨打荷叶声,却听不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却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无望的期待中度过一个炎夏的永昼。她只得怅怅的,恹恹的,独自回到闺房,垂下珠帘,因为她不愿那成双捉对的燕儿窥见她的萦寞,嘲笑她的孤单,可以想见,睡梦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闲话:据胡适考证《钱氏私志》后认为,该词为欧阳​修在河南钱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幕中,与一妓相亲,为其作词。不知道该说有才的人随随便便就是名篇佳作还是说“有才之士”也挺能“暗暗”“吐槽”的。不就背景和寓意深究,咱们单纯看词就行了。
鹤冲天·梅雨霁

周邦彦​ 〔​宋代〕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译文
绵绵多日的梅雨过去,夏天渐渐来临。柳树上蝉鸣声阵阵,窗外小榭处,廊下池塘被微风带起涟漪,鱼儿在水下嬉戏,惹得那新荷摇动。
支起薄薄沙帐,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只觉凉爽舒畅。此时的情绪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背景:
这首词是周邦彦在溧水长寿乡所作,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出奇制胜。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闲话:刚看过一个纪录片《追寻宋金时代的别样生活​》挺有意思,里边提到徽宗嗜好书画,成立“画院”,把绘画加入到了科举考试里,以至于时人提起来都是把“画”放在首位,其次是“书”“棋”“琴”……(大致是这个意思),这跟唐玄宗建“梨园”异曲同工,又感觉比梨园那会更“放肆了些”毕竟书画是风雅的,再“过分一点”也无可指摘。上行下效,可见一斑。活在那样一个“不杀士大夫”,皇帝又风雅至极的时代,公务员周先生“专业创作”的生活算的上是如鱼得水,确实可以说是悠闲快活的像小神仙。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陆​游 〔​宋代〕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译文
细绢织成的团扇美如圆月,轻薄纱巾被风吹得起伏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大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树阴浓合,雨后天气格外清凉滋润。
闲来无事,拿着笔写小草打发时光,饮酒微醺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赏析:
这首小令是陆​游于宋孝宗淳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181年~1185年)间闲居故乡山阴时的作品。他在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写的《长短句序》,说他“绝笔”停止写词已有数年,因此词作于这几年中当可确定。​​
起二句,写自己闲来无事,常常弄笔展纸作小草;喝酒至微醉,卷帘迎凉以便睡眠,以纨扇和纱巾两种应时的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时节。后二句写室外之景,树阴浓合,晴天清润,也是典型的初夏之景,写主人公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洁净无尘的凉床上听新蝉,更是展示了一个清凉高迥的初夏境界。
全词寓情于事与景中,在情景交汇中抒发了作者流畅、舒适的情怀,情景轻快优美,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
千秋岁·咏夏景

谢逸​ 〔​宋代〕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赏析:
这是一首夏季避暑词。上片写夏日景色,下片写消夏生活。楝花备细,纷纷下落;梅雨落过,水草邃起,点明时序风物。情随湘水,梦绕吴峰,屏风上所绘山水,使人遥想名胜景色。琴书倦、鹧鸪唤醒,南窗倦卧,写日常午睡之情。于是,耽情歌舞,玩月晚凉。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夏日图景,描绘出浓郁的生活情趣.……
这首词,写景抒情,用事运典,无不思致缜密。“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用程晓诗意:“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写伏暑天气,人们在家中歇息,很少来往。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典用骆​宾王《竞渡诗序》:“便娟舞袖,向绿水以全低,飘飏歌声,得清风而更远。”全词笔调纤灵,语句凝炼,对仗工整。是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文常:
谢逸(约1064年-1113年),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一时传诵,人称“谢蝴蝶”。
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
终老布衣,遂以诗文自娱。卒年不满五十。其词风格清丽,长于写景,有《溪堂词》传世。​​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张先 〔宋​代〕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译文: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赏析: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夏日游江南湖山所作。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词对于当时的宋人,就相当于现在歌曲(不拘任何形式)一样。高兴了听歌,不高兴了听歌,聚会一起唱歌,孤单时单曲循环……专业的可以出专辑,不专业的不能自己写也不妨碍听别人的、唱别人的……我们学词的时候,先学习词人的文常,就跟现在被人安利一个歌手一样。赏析一首词,是不能采访当事人,只能猜一猜写这首歌时,他(她)究竟处于什么境况、出于什么目的,想借词(歌)告诉别人什么或者说些什么给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5-2-19 16: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5-3-1 15: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是神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3-3 16: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4-8 1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11 2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9 05:49 , Processed in 0.1582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