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1

古诗词常见典故70个,初高中生一定要收藏!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诗词的学习都是要积累的,而熟悉典故是读懂古诗词的基础。这里整理了常见的70个典故。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刘禹锡《泰娘歌》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3.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
7.登高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
9.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两汉】曹操《短歌行》
10.东篱

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阴》
11.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12.汗青

古时写字用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
13.红豆

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以其象征爱情或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14.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15.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16.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7.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8.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9.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桑榆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1.双鲤

古人寄信,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后代指书信。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2.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故洛城》
23.商女

语出唐代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代指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4.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5.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26.折腰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哀鸿

悲鸣的鸿雁,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32》
2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29. 白云苍狗

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30.献芹

也说“芹献”出自《列子·杨朱》。从前有一个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
九》
31.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其一》
32.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唐】杜甫《蜀相》
33.婵娟

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4.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
35.楚歌

《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唐】李商隐《泪》
36.雕虫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其六》
37.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二首》
38.风骚

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39.红叶

代指传情之物。
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
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元】高明《二郎神》
40.鸿鹄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
41.化碧

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宋】朱敦儒《木兰花慢》
42.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3.还珠

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44.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45.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唐】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
46.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白居易《长恨歌》
47.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8.南浦

指在水边送别。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宋】范成大《横塘》
49.南冠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50.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李白《长干行·其一》
51.青眼

相传三国魏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憎恶的人,向上或向旁边看: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52.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宋】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53.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联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唐】卢储《催妆》
54.琴瑟

多用于比喻夫妻感情和谐。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先秦】佚名《诗经· 国风·关雎》
55.五柳代指隐者。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6.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7.执牛耳

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盟约要主盟割下牛耳,以盘盛之,再取牛血以容器盛之。此即所谓执牛耳。后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
“诸侯盟,谁执牛耳?”
《左传》
58.北辰

原指北极星。《尔雅》有“ 北极谓之北辰”。后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唐】王勃《滕王阁序》
59.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0. 辞第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君王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61.鸡口牛后

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战国策》
6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63.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元】王实甫《西厢记》
64.三尺

①代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左右长的竹简上,故称“三尺法”。
②代指剑,剑长约三尺。《史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65.神器

代指帝位、政权。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战国】老子《道德经》
66.青衿

代指读书人、贤士。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唐】杜甫《折槛行》
67.陶朱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经商致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唐】李白《留别王司马嵩》
68.咏絮才

东晋谢道韫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清】曹雪芹《红楼梦》
69.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汉书》
70.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来“问鼎”即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
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5-2-19 17: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1 22:16 , Processed in 0.1139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