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2

重走唐诗之路——青山行不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2-11-25 12: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浙江展览馆展出“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




《舟行入剡》中写道,“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1500年前,461位诗人,1500余首诗。这就是浙江与唐诗的交集。


图 1唐诗之路图
一副具有古意新声的作品,是长13米的绢本设色《唐诗之路图》,所绘的是剡溪、天姥一带的风景。唐诗之路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山水之路,也是一条诗性心灵的漫游和栖息之路。它贯通浙江的山与水、古与今,考证出唐代有近五百名诗人在这条道路上云游行止,留下了《全唐诗》见载的一千五百余首诗歌。
重走唐诗之路,是一份贯通古今、联结起人与世界的希企。
从浙东唐诗之路延伸向钱塘江诗陆、大运河诗陆和瓯江山水诗路,共计四条“诗路文化带”,探寻诗陆沿途的风土、风光、风物、风俗、风情,本次“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凝练为三个板块:舆地、洞天、山河。
“舆地”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写道。舆地所在展厅,展柜中两卷长卷,均长达50米,一为《浙江大观图》,一为《新时代清风廉路图》。


图 2浙江大观图,局部


图 3新时代清风廉路图,局部
二者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两岸沿途231公里的风景为描绘对象,作者们描绘下1.6万多株树木、1500余座居民楼宇、392座山体、158艘船[1]……三江两岸,旖旎浙江风光,尽显笔下。规模固然可观,但从不含糊的细节更值得观看——古人的姿态,群体的动作,
实际上呼应今天的风景。想必当地的居民会有按图索骥、自有心得的乐趣。


图 4《唐诗之路图》(局部)
该作品构图饱满,金碧青绿,不仅承接唐宋画法遗韵,更在很多细节上发挥新意,饶有趣味。看到画中小小的人在大大的山中往上爬,心里就不自觉欣喜——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图 6《唐诗之路图》(局部)
还有一幢佛寺——新昌大佛寺,宝相庄严,佛像想必是被贴上去的,忽然有一种当代感觉。
“洞天”


图 7《书画图-洞天》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
进入洞天,展厅暗了下来,迎面两根书写上大字的圆柱映入眼帘,是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那是开元十三年,孟浩然自洛阳出发,漫游吴越至杭州渡钱塘江时所写下的诗篇,而“越中”,就是他心醉神往的目的地。
柱上的字体采用一米见方的正楷榜书书写,取唐代颜真卿笔意,制造开张雄健的气势。


图 8《山水画》

继续向前走去,在虚拟数字聚拢的山水中,有一副高约5米,宽约20米的巨大山水画,画中皆是重峦叠嶂,细细观摩,是浙东山水一个全景化的立体的展现,依靠巨大的规模和坚实的造型,制造出雄壮伟丽的纪念碑式的山水形象。




图 9《山水清音》(水印木刻)           图 10《习习谷风,维山崔嵬》(版画)
两组在材料和方法上相互呼应的作品,前者采用传统饾版水印技法,后者则借用版画创作中的分版、层叠、凹凸等观念,通过印刷、雕刻、打散重组来构建作品,最终形成半立体的山水装置。[2]
“山水”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山河不仅是美景,更带着历史关怀,山水之幽深于山河之宏阔在此交汇。山水”转化为“山河”。穿过一个展示绘画作品的小厅,“山河”单元中的影像作品密集展开,它们以《山水:富春江作为方法》为题,展现出一个创作集体所能带来的巨大能量。




图 11摄影作品(未知)
图 12《富春山居图》(复刻+摄影+数字影像)

中景、远景,机位常常是固定的,构图精当,富春江两岸人民的生活状态被冷静地记录下来。山水不是唯一的主角,山水也不是单纯的背景,而是与人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密不可分。这些影像,因此堪称当代生活版的“富春山居图”。

行吟人间,偶入洞天,回神时已在山水之间。展览以唐诗之路作为空间线索,通过充分运用装置、影像、数字化展演等新媒体手段,联合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等表现方式,超越以陈旧语言书写传统题目的习气。展览在“山河”章节特设开幕特别展演“诗路艺术·数字沉浸式展厅”,以艺科融合的手段,使观众漫游在山水佳境、人文艺术、数字技术共构的景象之中,跨越媒介区隔,形成对诗路、诗心、诗情的存照。[3]
重走唐诗之路,并非以观光者的态度走进一条正在被历史化的文旅路线中,亦非去固化或简单化关于地方的印象和历史想象,而是经由具体空间中的真切行走,在行走中创造出x新的知识,寻找此处和远方的关联,联结往昔与明日的空间,让思与感自然生发。
一片土地因为诗而成为心的可居之处,山河就不只是美景,更是“方法”和“态度”。重走唐诗之路的行动,是用艺术去编制人与大地的链接,返回值这个中国人诗性心灵的原发现场,执今之道,激荡起尚可以被无限打开的时空感受力。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我们穿行千古的诗路之径,穿过它的风雨山河。天地不言,诗路不绝,行吟不止,青山不尽。

  • 高世明于“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开幕式上发言 ↑
  • 参考自《山水清音》和《习习谷风,维山崔嵬》的画作介绍 ↑
  • 高世明于“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开幕式上发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2-19 1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4-11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4-19 06:03 , Processed in 0.1266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